中国服装业开始踏上“中国智造”之路
发布日期:2016-09-18 浏览次数:
说起“中国智造”,人们通常会想到大型装备、汽车飞机等,实际上,每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产品,如一件贴身的衣服、一枚考究的纽扣,都体现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大命题,也都有待提升“智慧含量”。
当前,中国服装业面对激烈竞争形势和爬坡转型压力,开始踏上“中国智造”之路。全行业正通过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努力革新自身面貌,进而引领消费、改变生活。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服装论坛杭州峰会上,企业家、设计师和市场分析人士等汇聚一堂,围绕服装业怎样实现“中国智造”话题,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技术变革:让产业更加“智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是技术革新。”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在峰会上说,当前,智能技术和模式正重塑服装业,为传统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革。
环顾国产服装业,从业者的努力已结出许多硕果——每一个想法都得到满足、每一件产品都打上唯一的标签。依托云数据和云制造,当前的服装业可以在流水线上实现个性化定制,实现点对点的柔性供应。
电脑读取个性数据、智能机床精准剪裁、自动匹配面料辅料……在报喜鸟智能制造工厂,机器也能实现个性化量体裁衣。依托智能设备,不仅裁剪效率提高5倍以上,定制生产的产量还从每天600件扩大到1200件,合格率也大幅提升。
“以前根据代理商预判产量,现在直接对接用户,完全不用担心库存。”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说,发展智能制造可真正实现以销定产、精准供给,突破行业高库存、低周转、高渠道成本的瓶颈。2016年,报喜鸟预计实现定制业务收入8亿元。
技术革新并不局限于制造领域,在产品研发、创意设计等环节都有巨大的潜力。国内知名内衣品牌爱慕集团近日发布了带有高精度传感器和芯片的智能内衣,可对心率进行“秒级”监测,放大了产品的附加功能。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王喜文指出,从“制造”到“智造”,国产服装业正打造新型制造体系,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领工业转型风气之先。
模式变革:与消费者更加“亲密”
“商业市场的不变法则,是善待每一位消费者。所有模式的变革,都须瞄着与消费者建立更加‘亲密’的联系。”国内女装品牌之禾董事长叶寿增在峰会上说,无论是利用网红营销还是通过买手体验,核心都是减少冗余渠道,直接与消费者对话。
近期,多个国内服装品牌缩减了代理商、加盟商和百货渠道,加大电商平台布局,有的甚至通过签约网红做线上营销。复旦大学教授卢晓在峰会上说,得益于D2C、C2M等一些新模式的出现,厂家能够切身感知市场需求变化并迅速反应,锁定有效需求,提升有效供给。
除了拉近距离,如何为用户提供更高层级的引导式服务,是服装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许多服装制造商正努力摒弃旧思维,向生活方式的内容供应商转变。在快节奏的当下,茵曼特意推出“棉麻艺术家”,涵盖服装、箱包、饰品等多方面,旨在用天然的面料、简约的造型,助力消费者体验舒适的“慢生活”。
此外,共享模式正在服装业试水,酝酿着一场新变革。如整合行业闲置资源,实现产能共享;创建产业平台,实现创意共享;通过服装租赁和回收利用实现产品共享等。孙瑞哲说,共享模式有助于汇聚和融合资源创意,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减少重复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
品牌变革:寻求价值与文化的认同
“和一件产品相比,人们更愿意为情怀买单。”孙瑞哲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对产品的文化和心理认同至关重要。让消费者对品牌有期待、有依赖,方能抢占未来市场。曾是加工代名词的中国服装业,如今越来越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从卖产品、卖服务到最终输出文化,“中国智造”的招牌正被拓出更多内涵。
近年来,一家名为“方所”的书店在文艺青年中“走红”。而这个集书籍、服装、咖啡、展览为一体的文化空间,竟出自一个名为“例外”的服装品牌之手。例外董事长毛继鸿认为,企业要把视角扩展到生活,用全新理念做时装—设“方所”,就是要提供一个文化和艺术的平台,将时尚与传统文化融合,让消费者找到衣服之外的更多认同感。
除了例外,之禾、爱慕等服装品牌也纷纷成立了生活空间,将“美学”和“艺术”融入商业之中。
在这些创意之外,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品牌加快走出去,在国际时装周、展会上亮相。他们将东方风情与西方韵味结合,越来越显出国际范儿。此外,不少国内服装品牌在海外成立公司,通过聘请世界顶级品牌的版师、设计师等,为产品注入更多元的价值理念。
“要以科技、模式、文化构筑起来的‘创新三角’为基石,炼就品牌发展内生新动力,开创中国时尚经济的新时代。”孙瑞哲说。
标签:
- 18519718008(郎经理)
-
-
微信号:微信二维码
-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