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杂货店回归杂货店 降价后的无印良品将变更亲民
发布日期:2016-09-01 浏览次数:
提起“无印良品(MUJI)”,无数国内文艺青年对它是既爱又恨,爱的是它的设计,恨的则是它的价格,尤其是动辄与日本本土高达一倍的价格差,即使是“死忠粉”也对其颇有怨言。
在日本,无印良品和大润发、华联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杂货商店,但到了中国市场却成为高端、小资的代名词。在无印良品,一个数字大挂钟可以卖到650元,一双棉拖鞋128元,一件一字领女士T恤1498元……
尽管价格高高在上,但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仍然过得很滋润,因为好奇的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不过,好日子终归有结束的时候。
降价降价降价!
8月下旬开始,“无印良品(MUJI)”在中国实行“新定价”——换句话说,就是降价。记者于8月31日来到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时代天街的无印良品专卖店一探究竟。走进店内,便有不少显眼的降价以及新定价的商品标示牌,不过可能由于处于工作日时段,降价并未吸引到足够的人气,整个店内仅有零星顾客散落在各个角落。
整齐排列的货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据该店的销售人员介绍,在此轮降价中,收纳床、床垫、沙发等均为新定价商品。记者了解到,此次调价范围主要集中在生活杂货、家具等类别,其中包括香薰机、时钟、绿植、床、床垫、沙发等产品,平均降幅约20%左右,车站时钟、旅行收纳包等产品调价幅度超过30%。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降价后的新定价已经实行数日,不过记者在该店内逛了好几圈,包括超声波香薰机等历来被视为“无印良品(MUJI)”爆款的商品均未被贴上“售罄“的标牌。上述销售人员也表示,目前新定价的商品还没有出现售罄的情况;而除了推行新定价外。该店的商品每个月还会通过打折促销等活动来提高人气、销量。
无印良品日本造?
在2008年北京西单开出第一家“无印良品(MUJI)”店铺时,良品计画会长金井政明曾对“定价过高”进行解释:“中国的店铺比较少,订货量就比较少,如果以后能发展得像日本那样有几百家店铺,公司会有新的调整,那时价格应该会降下来。另外,由于一些专业问题,我们现有物流的过程和方式,不像一般人想的那样,中国制产品是从中国工厂运到各个店铺,而是需要从中国的工厂运到日本,然后再送到中国来。在目前的情况下比较起来,这实际比从工厂直接运到店铺更便宜。我们希望这是暂时的,以后如果店铺多了,会在物流上改进,采取更新的方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无印良品(MUJI)”不再像以前那样让商品迂回到日本再发货,中国内地生产的商品将直接配送到中国门店,从而省下了包装、物流、关税、检查等环节的成本负担,为“无印良品(MUJI)”的降价提供了可能。
由于劳动力成本更低,“无印良品(MUJI)”逐渐将越来越多的产品产地移向东南亚国家、慢慢减少在中国生产的比例。2013财年,来自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产品供应占据“无印良品(MUJI)”服装杂货类的20%、生活杂货类的12%,“无印良品(MUJI)”计划到2016财年结束时将这些比例扩大至两倍。
利用特惠关税制度则使得“无印良品(MUJI)”进一步降低了成本。“中国与部分人力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国家签有特惠关税合约,一些东南亚国家便成为理想的供货地选择,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地区国家由此成为了“无印良品(MUJI)”新的配货基地。”“无印良品(MUJI)”(上海)总部表示。
据了解到,“无印良品(MUJI)”在2005年进入中国,从2010年开始以一年两位数的开店数量在中国发展。2015财年,“无印良品(MUJI)”海外市场营收占比35.5%,其中中国内地、韩国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所属的东亚事业部的营收占比合计达27%。
按销售额来计算,东亚事业部中约有六成是由中国市场贡献的。从开店数量来看,除了日本本土,中国市场已经是MUJI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让杂货店回归杂货店
事实上,“无印良品(MUJI)”降价并非新鲜事,这已经是其入华11年来的第五次调价。“无印良品(MUJI)”希望通过降价扩大目标客群的意图十分明显。创始于日本的“无印良品(MUJI)”本意是“没有商标且优质”。一位长期在日本生活、曾在“无印良品(MUJI)”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与国内相比,“无印良品(MUJI)”在日本属于“很普通的店”,其价格也不高,是走“性价比”经营模式的大众消费品商店。
“无印良品(MUJI)”进入中国市场时,在当时追求个性的国内年轻消费群体间树立了一种特有的品牌形象。其以自身商品来倡导自然、简约、质朴生活方式的理念受到推崇,使得“无印良品(MUJI)”在中国市场的定位,较其在日本显得偏高。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赵萍向记者表示,在日本,“无印良品(MUJI)”本身定位是高性价比的大众消费品,其进入中国市场属舶来品,且彼时国内同类产品市场未充分开发,因此“无印良品(MUJI)”在国内的价格定位中等偏高。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再加之国内与“无印良品(MUJI)”产品风格接近、价格更实惠的同类品牌兴起,“无印良品(MUJI)”对国内客户群来说性价比变低。
近几年,国内设计师品牌和小众品牌逐渐发展起来,不少与“无印良品(MUJI)”设计风格接近的品牌兴起,消费者被分流。数据显示,去年四个季度,“无印良品(MUJI)”在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增幅分别为38.6%、22.6%、15.9%和9.7%,呈逐步放缓趋势。
赵萍认为,“无印良品(MUJI)”在中国市场要继续扩展,则必须脱去偏中高端的外衣,回到大众消费品的定位。在赵萍看来,于中国市场定位过高的“无印良品(MUJI)”持续降价,与其在日本等市场的价格趋近,是其在自我定位上的“回归”。
标签:
- 18519718008(郎经理)
-
-
微信号:微信二维码
-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