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08-12 浏览次数:
“茵曼”广州首开自营店
除了首家自营店外,该集团自去年7月起开始实施“千城万店”加盟项目。有别于其他传统门店,在盈利策略方面,“千城万店”的创新模式,除了线上、线下同价,还有加盟店服务费的分成模式。所谓的服务费分成指的是,只要客户在加盟店扫码绑定,此后无论该客户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店下单,销售额都将按一定比例分成给该加盟店,作为服务费,以鼓励加盟商进行粉丝运营。
继成为上半年“淘品牌”拟上市消息的焦点后,作为该领域的代表企业,“茵曼”、“初语”所属的汇美集团正式“应考”资本市场,对外预披露招股书,IPO后有望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时尚品牌集团。记者了解到,汇美集团已经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集团负责人表示,公司拟向社会发行8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32000万股。
争夺“淘品牌”上市第一股
几乎在同时,另一家“淘品牌”韩都衣舍也正式向证监会提交了IPO申请。招股说明书同时透露了裂帛的核心数据。目前,裂帛营业渠道主要是淘宝平台、唯品会和京东商城。不过,连续三年裂帛主营业务收入都出现了下滑趋势。其中,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利润分别为6969.21万元、1626.89万元和3216.21万元。
服饰市场受挫——淘品牌仍有抢眼表现
当粗犷式增长无法适应新的商业竞争,无论是传统服饰企业,还是互联网服饰品牌,都在寻求新的增长契机——传统服务企业加速拥抱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包括淘品牌在内的互联网品牌开始精细化运营,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和供应链优化,寻求新的增长蓝海。
2015年,服装行业继续受制于疲软的消费市场,大幅度打折促销成为常态,甚至不乏企业大规模缩减线下业务,这种低迷的态势受影响的不仅是裂帛等淘品牌,很多传统上市企业更是难以幸免。以国内服饰品牌美特斯邦威(简称“美邦”)为例,其2015年财报显示,美邦迎来上市7年来的首次亏损,其2015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96%,亏损缺口超过4亿元。美邦在2012年线下实体店铺已经突破5000多家,但是截至2014年底仅剩4000余家,短短两年时间内关停了近千家店铺。而ZARA、MUJI、UNILO等多个国际快时尚品牌进军中国,消费者习惯逐渐向线上迁移,电商购物带来的冲击,也成为“美邦”服饰市场份额被分流的重要诱因。
净利润同比下降这一情况不仅出现在美邦。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在沪深两市35家服装类上市公司公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其中有16家出现净利润下滑的情况,占到近5成之多,包括朗姿股份、美邦服饰在内的11家公司甚至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降的现象。
上市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以裂帛、茵曼这些计划或者正在开设线下实体店的淘品牌为例,企业要面对租金、人力成本快速攀升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上市成功将为其解决资金上的困难。茵曼品牌负责人表示,在网购红利逐渐减退和线上品牌推广成本快速提升的大背景下,线下体验店为品牌推广起到规模效应,有效降低整体品牌推广的成本,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建立高性价比的产品口碑。
互联网品牌——更关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
对此,广发商贸新消费首席分析师洪涛表示,实际上淘品牌借助电商渠道,缩短了中间渠道环节,提升了商品性价比。另一方面淘品牌也各具自己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忠实粉丝,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快时尚的需求。
洪涛还表示,互联网品牌借助电商流量红利快速崛起,而随着规模达到一定体量,会更关注品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除了营收和利润,重点还会关注淘品牌是否具备服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前端品牌运营、品类和渠道拓展能力;产品设计、推新能力;后端信息系统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简单而言,一方面看淘品牌是否可以抓住新的流量红利,如社交电商、网红经济等;另一方面看淘品牌是否可以实现柔性供应链,加快资金周转,改善存货管控。
专家分析——会有越来越多的淘品牌上市
中泰证券董事总经理卢戈表示,随着淘品牌陆续的上市,带着阿里烙印的电商品牌如果表现势头良好,当再有新的淘品牌递交IPO时,在投资人眼里会觉得可能这又是一匹跳出来的黑马。
对于上市,中泰证券互联网零售分析师彭毅表示,这是电商整体规模上来之后的必然现象,目前电商形态的营业销售额已经占到了社会总零售总额的10%左右,预计2020年有望达到10万亿元的规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 彭毅表示,线上业务的良性发展是得到资本青睐的前提,但却不是唯一要素,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及市场空间规模才是市值核心决定要素。
长期关注和投资消费互联网的著名投资人、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说,商家正回归零售竞争本身,其核心回到品类和品牌力等方面,在这一轮消费升级中,淘品牌仍然存在巨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