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7-20 浏览次数:
上月,一场大火摧毁了肯尼亚最大的二手服装市场。这片被称作“吉克布”的“城中村”,在过去35年来一直是首都内罗毕最繁华和混乱的区域。它曾历经数不清的火灾和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却依然顽强地存活至今,并在一次次的重建中不断扩张。
肯尼亚二手服装城起火
但这一回,经营者对未来不再乐观。为振兴本土纺织工业,东非共同体国家领导人提议,禁止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三国进口二手服饰。
价廉物美,利润可观
伴随着巨大的噪音和扬尘,由木头、塑料、铁皮等各种材料搭建的摊位将“吉克布”市场分隔成一座迷宫。琳琅满目的服装饰品几乎覆盖了每一堵墙,更多的库存被打包成捆,从地面一直摞到房顶。
慕名而来的买家踏着泥泞相互推搡,争先恐后地翻淘“压箱底”的精品。如此热闹的场景并非“吉克布”的“专利”,在内罗毕,这样的二手服装市场还有十多个,只是规模略小而已。
肯尼亚二手服装市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来自发达国家慈善募集的二手服装被免费发放给当地穷人。但随着世界银行在非洲地区推广市场经济自由化,肯尼亚开启了二手服饰的自由交易。
英国乐施会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西方国家所捐赠的服装有七成流入非洲市场。依据质量和品牌,一件二手服装的价格通常在4.5美元至11.2美元之间,其中一部分还是带有原装吊牌的“全新货”。
如此价廉物美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成本。在“吉克布”从事二手服装生意的瑞吉纳·万吉库表示:“过去,内罗毕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衣衫褴褛的穷人。自从有了二手服装贸易,生活再艰难的人也能买得起一件衣服蔽体。”
路透社报道称,西方国家慈善募集的服装饰品仅有四分之一会留在当地义卖,其余的则以每公斤0.9美元的价格出口非洲。一个标准集装箱的二手服装,采购成本不足2.3万美元。
运抵肯尼亚蒙巴萨港之后,海关会对每个集装箱收取1.35万美元的税费。综合其他各项花销,一集装箱二手服饰的成本在3.7万美元上下。在“吉克布”从事了10年服装生意的威廉姆·尼贡阿坦言,这一行业的利润率超过90%。
庞大的市场为当地民众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内罗毕市政府统计,“吉克布”市场的从业人员达到6.5万人,但研究人员认为实际人数可能达到数十万。
该行业还给当地政府带来可观收益。肯尼亚国家统计机构人员称,2013年,该国二手服饰的进口总额超过10万吨,为肯尼亚贡献总计5400万美元的关税。在内罗毕,二手服装市场的摊主每年需向市政府缴纳450美元至1685美元的营业税,仅在“吉克布”,这样的摊位就超过1万个。
拟禁止进口二手服装
不过,蒸蒸日上的二手服装市场却给当地的纺织工业带来灾难。有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肯尼亚有50万人受雇于纺织企业,而如今这一数字下滑了96%,仅有2万人仍在从事纺织相关工作。非洲棉花与纺织工业联盟主席拉吉维·阿鲁拉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肯尼亚境内85%的纺织厂先后倒闭。如今,当地棉花产量不足1990年的十分之一。
事实上,肯尼亚的邻国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也面临相似困境。为此,东非共同体国家领导人提议,禁止这三个国家继续进口二手服饰。不过,肯尼亚制造业联盟前主席贝蒂·麦娜认为,措施虽有望在纺织领域创造就业,却势必损害以二手服装贸易为生的群体利益,而后者的数量不容小觑。
以威廉姆·尼贡阿所经营的店铺为例。20年前,尼贡阿的父母在“吉克布”市场租下一处摊位。10年后,刚从大学毕业的尼贡阿加入了父母的行列。目前,他们雇佣15名工人,其中大部分是临时工。尼贡阿表示,自己虽然拥有商务学士学位,但要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并非易事。一旦二手服装贸易被禁止,他和家人都将面临失业。
不过,肯尼亚或许已经找到了新的出路。路透社报道称,该国正在打造一项新的服装制造生意。这一次,他们将视线投向了国外。肯尼亚国际纺织工业联盟主席贾斯温德·贝迪称,2013年,该国成功对外出口价值3.35亿美元的服装,雇佣工人达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