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6-04 浏览次数:
纺织行业作为污染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资本逐利的大背景之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比较优势,由发达国家向贫困落后国家的迁徙之路,清晰明确,毫无悬念。欧美发达国家不会例外,中国不会例外,牛仔更不会例外。
作为牛仔,欧美有自己的一整套服饰文化、风格流派、时尚元素及标准体系,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中国制造成本的不断提高,他们必定会将定单转移至低成本国家。牛仔的各项加工工艺,低端简单易于复制生产,便于东南亚国家快速发展形成产能接力中国制造而首当其冲。根据笔者近二年对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的多次考察情况分析,2015年中开始,这几个国家的牛仔产业链将逐渐完善投产,牛仔的外生性迁徏将引领中国的内源性迁徙走向高潮。
中国的牛仔风格之殇
牛仔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的阶段:
第一阶段,牛仔进入中国之时,代表着先进、新潮、时尚、别具一格、标新立异,迅速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洋风尽吹时,年轻一辈表达思想之载体,在沿海大中城市前卫青年中广为流行,这一群体以城市六0七0后为主体组成,对应当时的国民收入售价不菲。到九十年代未呈基本饱和状态。
第二阶段:九十年代末的广东,牛仔以其经久耐穿,易于打理,不失时尚,随意自由的特色,受到了来自于全国的打工大军追捧并成为了牛仔第二批受众群体,这一群体由农村六0七0八0后为主体组成。他们将牛仔带向全国中小城市及农村的同时,也为牛仔贴上了打工标签而促使牛仔回归其工装属性。牛仔成为了广东打工一族的标志。牛仔夹克甚至成为了搬运工的代名字,于是,牛仔失去了它先进时尚高端的基因。量増价不增而成为真正的平民时尚。
第三阶段:进入新世纪,商务活动剧增,六0七0后逐渐成为企业中层步入商务人士行列,于是,商务休闲牛仔随丝光牛仔面料崛起,迅猛发展成为新时代牛仔的升级,这一群体由前两个六0七0后群体发展而来并与八0后新生代的商务人士共同组成。但因其介于休闲与牛仔之间且偏重商务,加之大量硫化染料的套色应用,手擦马溜及洗水工艺的大幅减少,从根本上改变了欧美传统牛仔的固有基因,于是牛仔失去了灵魂。可以认为,最具特色,最具张力与生命力的欧美传统牛仔在中国己经走向了没落。牛仔走上了一条分化发展的泛牛仔之路。
第四阶段:2008欧美金融风暴造成民众购买力大幅下降,中国的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环保压力越来越大,于是,欧美大牌号召牛仔风格返璞归真,抛弃丝光牛仔,回归传统。积极往东南亚进行生产布局转移。同时为国际快时尚大牌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埋下伏笔。而逐渐进入职场的中国的九0后,由于他们近十多年穿着运动类校服所形成的颜色视觉与版型肤感习惯,加上年轻叛逆与互联网经历等多重原因,颜色与款式均缺少突破性变化的牛仔,难以满足九0后个性化的要求,牛仔逐渐后继乏人,成为中国牛仔风格之殇。
中国的牛仔制造业绝大多数是从代工发展起来的民营中小微,自主品牌意识薄弱,特别是牛仔自进入中国市场后呈强势发展之势,产能不断扩大,环保与安全生产压力巨大,政府与企业均无暇顾及、无人呼吁品牌建设,于是整个新塘的牛仔,丧失了创造品牌的最佳时期,牛仔少品牌或者说牛仔无大牌,自然也就没有品牌附加值。价格竞争加上同质化严重,又为后来的自创品牌增加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进入电商时代,牛仔的价格被打入了谷底,高端牛仔不断受到挤压,低端牛仔大行其道,关键的问题是:千篇一律的同质化风格,如出一辙的所谓品牌文化与内容,因先天不足与毫无创意而显得苍白无力。不但直接击穿了新时期城市前卫消费者的价值判断。也为国际快时尚大牌的大举进攻,留下一片开阔。国内高端牛仔难以抗衡国际快时尚大牌的竞争己成不争的事实。
于是形成,低端牛仔大行其道,高端牛仔品牌效应不强,中端牛仔品牌无核心竞争力的尴尬状况。成为中国牛仔的品牌之殇牛仔从香港传入中国广东开始,生产技术即采用传统的师付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粗犷式发展,作为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逃港背景的香港师付,本身几无专业背景,在香港进入牛仔这个极为低端,劳动生产环境极为恶劣的制造行业,实属无奈之举,他们的善良、勤奋与奋斗,既成就了牛仔在中国的初期发展,也为今天牛仔制造的后继乏人埋下了伏笔。
笔者发现,直至2008年,绝大部分牛仔浆染厂均无象样的化验室和专业人员进行开发。这与其它纺织印染厂,形成鲜明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巨大反差。车间生产一直沿用每天二班的倒班制度,每班十二小时,工作时间的超长,靛蓝、烧碱、保险粉的气味,加上广东的湿闷气候,无处不体现出牛仔制造的原始落后。直接导致生产技术的低层次重复,新时期新生代劳动者的不肯进入,牛仔的创新也就举步维艰乏善可陈了。牛仔制造跟不上社会与时尚的发展,可见一斑。成为中国牛仔的制造之殇。
最后,不得不讲讲,政府相关部门及当地行业协会与商会组织的作用,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即可说明:“世界牛仔看中国,中国牛仔看新塘”。这句口号喊出了豪情壮志,喊出了新塘牛仔人的自豪,但是这口号一喊十多年又预示着什么呢?届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此处略去444个字。
笔者经过深思熟虑,终还是推出这篇充满悲壮感怀的文章,给出一个中国牛仔制造业之殇的悲观论调,也许会对很多怀有雄才大略的企业与个人带来负面的冲击,然笔者细微入扣的分析,对行业的熟悉程度与背景,不得不说,实属无奈用心良苦,至少笔者是身在其中,身受冲击。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各位看官,抱着宽容的心态,审视回顾的心情,给予中肯的评价,并且和笔者一起来审时度势,为中国的牛仔制造业把脉献策,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牛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