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0-08 浏览次数:
按照国家统计局 2014 年的调查报告,以平均三口一家计算,家庭年收入 6-50 万元,成为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中国瑞士信贷银行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 2015》表示,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 1.09 亿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
“中产”二字催生了“消费升级”的说法。什么是消费升级?难道仅仅是消费者花更多的钱吗?当然不是。对于商家而言,消费升级不是把东西做的更贵,而是把“精英产品”卖给大众,变成日用品;另一种直接的表现是,消费者对价格的不再过分敏感、转而对品质有更高的追求,也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但追求品质也不意味着追捧奢侈品。消费者依然在考虑如何把钱花得值,而现今的“值”,不再是物质上的等价,还有物质消费背后的精神延伸。
在消费者对消费品质和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原来的消费品也相继进行改变,或者是,原来的日常消费品类里出现了新品牌,并逐渐开始分食某一细分领域。买家有了让消费“升级”的欲望,那是物质外的另一追求,而卖家会怎样利用“消费升级”这个契机,赚钱同时也留住买家的心?
茵曼:物质与情怀同在,性价比依然是驱动力
从淘品牌起步到如今正筹划上市,茵曼母公司汇美集团对于“消费升级”有这样的理解:随着消费者个性化诉求的变化,从以往注重价格的理性消费逐渐转化为注重服务的感性消费,以情感诉求建立品牌才能受到消费者的认同。
简单说,茵曼卖的不仅仅是衣服,还有衣服里的情怀。而在经营“有情怀的商业”时,如何让消费者为“信仰”掏钱,同时做好自己商人赚钱的本分,也是一个需长久考虑的问题。茵曼一直以“棉麻艺术家”自居,这一服装品类此前仅存在于少数爱好者的口中。发展至今,今年8 月淘宝女装店铺排行榜上,茵曼旗舰店排名第三。此前,茵曼曾参加东方卫视一档时尚类综艺节目“女神的新衣”,借此机会,这个品牌慢慢地走进了大众的眼里。
2015 年以前,茵曼还只是一个纯粹的互联网电商品牌,但自去年底,茵曼启动“千城万店”计划,开始进军线下市场。对于纯电商品牌而言,做线下渠道是冒险的,但茵曼表示这也是不得而为之:线上客户的流量已趋于饱和,获取新客户流量成本越来越高。但线下店也给了茵曼新的出口,据茵曼 O2O 项目经理介绍,发展到现在,上个月茵曼线下八成的店面都已经取得盈利,但店铺的经营和管理也带来不少的发展压力。
除了棉麻女装,茵曼旗下也拓展了不少新品类,如童装、内衣到家居物品等。茵曼想让消费者形成一个“慢生活”的生活观念,线下店无论从装修,到衣品展示、副线家居物品的摆放陈列、灯光设置,都给你一种“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慢且温和的感觉。如果你去逛一圈,或许还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家平价版的仿“无印良品”。 而除了线下店的装潢所带来的的品牌气质,茵曼的淘宝店里不论是商品介绍还是图片展示,也都是一种慢生活的情调,或者说,一种“茵曼风”。
如何让消费者乐意且自然地去替品牌打广告?茵曼的做法是:一、让消费者成为粉丝,再让粉丝成为品牌的管理者;二、营销和粉丝经营活动出发地依然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打开茵曼的淘宝店,手机端的菜单里,你可以在里面找到“茵曼社群”这一项。这是茵曼的粉丝聚集地。除了线上交流,线下的粉丝活动也常有举办。据茵曼相关负责人介绍,粉丝活动有一些是他们主导举办,但也有是粉丝自行组织的。“粉丝活动基本还是以生活方式交流为主,还有对棉麻服饰这类资讯的分享。”
在拓展新品类时,除了对消费趋势的分析,粉丝需求是茵曼考虑的重点。甚至于,自去年起茵曼启动“千城万店”计划,开始进军线下市场时,在这个计划里,加盟商的加入条件之一为“茵曼的粉丝”。“粉丝对品牌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有更高的忠诚度。”但仅是聚集了一批“有情怀”的茵曼爱好者是不够的,还得让他们为情怀买单。“做再多的活动,在运营者看来,是手段,但消费者不看这些,他最关心的还是能不能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
茵曼的服装价位可以说是它的一种策略,在同级别的棉麻服饰品牌里,前者的服装定价一直相对较低。而为了推广千城万店计划,茵曼线下店的产品价格和线上一直保持同步。“对于消费者来说,它最核心的诉求是第一买到跟线上店一样价格的衣服。”此前,统一推出了“方便面中的奢侈品”——30 元的方便面“满汉宴”,官方表示,“满汉宴”想成为追求生活品质、又没有时间用餐的人群食用高端的代餐。
但有 29.9 元的预算,你为什么要吃方便面呢?消费升级,对于消费者而言,追求的不是同类商品里的“奢侈化”,而是一种性价比。而对于商家来说,“消费升级”只是一种说法,变了渠道,换了营销方式,只要用户愿意成为品牌的“移动广告”,这才是最终的“升级”目的。